術後/出院後須知
住院中心臟復健
亞東紀念醫院 物理治療師 郭月庭
心臟復健對象
- 心肌梗塞已用藥物穩定控制
- 冠狀動脈心臟疾病患者在接受血管內支架或經皮冠狀動脈擴張術術後
- 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 心臟瓣膜手術
- 先天性心臟病術後
- 心臟移植病患
- 心臟功能衰竭
- 週邊動脈疾病
- 有冠心疾病危險因子,例如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或肥胖等
心臟復健的好處
- 增加心肺功能與運動能力
- 減少危險因子,協助控制體重、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等
- 降低冠狀動脈的罹患率、再發率及死亡率
- 減少憂鬱、沮喪、及舒緩壓力
- 避免因臥床不活動造成的不利因素,如肌肉萎縮、靜脈血栓、心博過速、端坐性低血壓等
- 早日調適到以往生活、職業及娛樂活動
心臟復健四階段
- 住院期-術後直到出院,針對病患的病情,逐步增加各種活動,直到其可恢復簡單日常生活活動。
- 門診期-安排門診復健訓練
- 門診居家期-學習如何監測自己的心跳,並了解自己的訓練心跳範圍
- 維持期-在社區中繼續維持規律運動的良好習慣
術後加護病房期間
- 加強深呼吸訓練
- 咳嗽功能指導
- 床上四肢運動
- 坐於床邊
- 練習站立,床邊踏步
四肢關節運動
回到病房後第一、二天
- 逐漸增加步行距離與活動時間
ex:行走至廁所(來回約10-15公尺)
間歇式活動,坐於床邊20~30分/天 - 至病房外長廊以步行做運動
ex:慢速來回行走1-2趟 (相當約50-100公尺)
*第一次步行時間由2~3分鐘開始練習
回到病房第三、四天
- 逐漸增加步行距離或時間,可連續步行約五分鐘。
- 可開始練習上下階梯4~8階。
- 增加活動頻率,使一整天的運動時間累計有20-30分鐘。
回到病房第五、六天
- 多數病人可步行200-300公尺。
- 逐漸增加走路速度(約50~60公尺/每分鐘)
- 狀況佳者至復健中心加強心肺復健。
- 術後一週:年輕病人或心臟狀況佳者能步行800~1000公尺。
復健中心運動訓練
要運動多久呢?
- 先視體能狀況而定,初期可以短時間活動為一個段落,例如先由步行2~3分鐘訓練,允許休息。
- 逐漸增加步行或運動的時間,直到可以連續活動20~30分鐘
- 盡量使一天活動時間累計有20分鐘
要運動到多累?
- 運動後心跳比休息時多20~30下為佳
- 心臟術後:+30下
- 心肌梗塞後或心臟衰竭者:≦120下/分或+20下/分
- 感覺介於有點吃力,尚可與旁人交談
多久要運動一次?
- 轉到普通病房初期,平均術後三到四天,建議活動頻率至少早晚一次。
- 平均術後五天後,建議一天活動3~5次,或一天累計的活動時間至少要有20~30分鐘。
- 先由次數多,時間短,逐漸練習至次數少,時間長的活動方式。
應該停止運動的情況
- 胸痛或心絞痛
- 頭昏目眩、臉色發白、嘔吐、心悸、呼吸過快、頭重腳輕、冒冷汗、步伐不穩…等不適症狀
- 運動呼吸急促持續10分鐘以上
- 身心疲勞或肌肉酸痛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