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什麼是冠狀動脈疾病?
當冠狀動脈內因膽固醇的堆積,造成斑塊產生,導致動脈硬化、血管內徑變狹小,此時供應心臟的血流量減少,心臟之供氧量與需氧量無法達到平衡時,便會造成心肌缺血而對心臟造成傷害。當冠狀動脈內只有部份阻塞時,心臟的供血量部份減少時,稱為「狹心症」;若是完全阻塞,造成供應心臟的血流阻斷,心肌得不到血液及氧氣的供應便會發生組織壞死,就可能為「心肌梗塞」。
貳、發生冠狀動脈阻塞時會有什麼症狀?
此時可能於胸骨下、胸骨後或心前區產生短暫陣發性之疼痛,感到像「脹氣疼痛」、「心燒灼感」、「很重的東西壓在胸口上」或「類似針扎的嚴重胸痛感」;疼痛位置有時會擴散到下巴、頸、肩、二側的手臂、上臂、背部或頸部…等。 有15%冠狀動脈阻塞的病人從未發生過胸痛,但第一次發作時就是「心肌梗塞」,其死亡率為50%,可見此病之早期發現與預防保健之重要性。
參、哪些因素是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高危險因子?
一、 家族史:父母雙方有一人罹患冠狀動脈疾病者,其子女發生冠狀動脈疾病機率會增加。
二、 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中有約60-70%有高血壓的情形,其中高血壓病人罹患此病更是正常人的三倍。
三、 糖尿病:糖尿病病人因血管易產生病變,故易造成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腎病變或眼睛疾病…等併發症的產生。
四、 年齡與性別: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增加,40歲以上的男性及停經後的婦女較常見。
五、 種族:根據統計,白種人得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較其他種族高。 六、
吸煙:香菸中的尼古丁會造心血管的傷害。而吸煙會使動脈粥狀硬化之發病率及致死率達2-6倍。 七、 肥胖:肥胖者,尤其“中廣型”肥胖,也較易發生冠狀動脈疾病。
八、 不適當的飲食:常進食高膽固醇、高脂肪、高鹽或高糖的食物,或是蔬果攝取不足,都易使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機率增加。
九、 職業:從事較不耗體力之工作、腦力活動緊張或經常有壓迫感的工作較易罹患冠狀動脈疾病。
十、 不良的情緒:根據研究指出,A型性格(急性子)、缺乏耐心、易怒或對自我要求高而造成精神緊張的人,其體內的內分泌會產生變化,進而易誘發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
肆、當懷疑自己有冠狀動脈血管疾病該怎麼辦?
當自己有上述危險因素且合併有胸痛或胸悶不適感時,則要懷疑是否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情形,應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目前醫療上已有許多的檢查,例:抽血檢查、各式心電圖檢查、心臟超音波、核子醫學檢查及心導管檢查…等都可協助診斷冠狀動脈血管疾病,其中心導管檢查更是可以精確的診斷出冠狀動脈疾病,甚至做更進一步的治療。
一、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簡稱EKG或ECG):這個試驗是用來測量心跳的速率和規律性。它可顯示出您曾有心臟病或心臟壁是否變厚。
二、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m):是一種診斷心臟衰竭非常有效的檢查。利用超音波來建立心臟的影像,以顯示出您心臟充滿血液和將血液射出至身體的其他部位。它也可以顯示心臟肌肉有沒有正常的收縮,醫師會利用這個檢查來衡量心臟部位是否有損害或導致沒有正常工作的原因。
三、 心臟血液循環掃描(Thallium scan核子掃描):將放射性影像劑以靜脈注射入體內,描繪出心臟內腔和心臟血管的輪廓。這種檢查可以顯示心臟射出血液至身體其他部位的情形。
四、 運動壓力試驗:這個試驗將檢查心臟在高度負荷下,需要更多氧氣時射出功能的狀況。在試驗之前、運動過程中及試驗後,同時記錄心電圖和血壓的讀值,觀察心臟對運動的反應。第一次的心電圖和血壓讀值作為基準線,其他的讀數於您走在運動跑步機上或踏運動腳踏車時做紀錄,試驗將持續達到醫師為您設定心跳數為止,假如試驗過程中胸痛發作、血壓急速升高或其他不適症狀,試驗將立即中止,監測將持續到您運動過後10-15分鐘或直到您的心跳回復至基準值。
五、 冠狀動脈血管造影術(Coronary angiography):這個試驗通常和心導管一起施行。將顯影劑透過導管注入冠狀動脈,醫師可以觀察到血液流經過心臟。顯影劑也可注入心臟內腔來評估心臟射出血液功能。
伍、冠狀動脈阻塞疾病的預防及保健
其實冠狀動脈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多注意日常生活的保養及飲食的控制,便可降低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
一、 控制血壓於正常範圍 血壓的控制建議維持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病人應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以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
二、 控制血糖於正常範圍 糖尿病病人應控制空腹8小時血糖為110mg/dl左右及飯後2小時血糖小於140 mg/dl。
三、 戒菸
四、 控制體重
肥胖應經由限制飲食及適度運動,以控制體重,維持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在正常範圍內。
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高平方(M2)
*身體質量指數(BMI)標準體重過輕 BMI<18.5
正常範圍 18.5≦BMI<24
異常範圍 過重:24≦BMI<27
輕度肥胖:27≦BMI<30
中度肥胖:30≦BMI<35
重度肥胖:>35
五、 適當的運動
運動可依循333原則,即一星期運動三次、每次大於30分鐘及運動後心跳大於130下/分。建議可選擇慢跑、散步、游泳或騎自行車…等運動。
六、 飲食控制
高膽固醇、高脂肪及高鈉的食物是造成冠狀動脈疾病主要的因素,因此這類的食物應減少攝取。
至於飲食上的控制,主要以四低一高為主(低膽固醇、低脂、低鹽、低糖及高纖維),並需配合適當的烹調方式。
七、 培養良好的情緒
管理及舒壓方式不良的情緒反應、忙碌的工作及緊張的生活方式都是冠狀動脈疾病的誘發因素,因此學會自我調控心情、穩定情緒、用較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及尋找適合自己的舒壓方式(如:聽音樂、看書、找人會談或運動…等)都可降低罹患冠近年來,由於社會的進步發展、科技不斷研發、創新,使得腦力勞動者增多,體力活動量減少;人們為了跟上社會進步的腳步,生活節奏變快,精神愈趨緊張;也由於生活水準的提高,飲食中高膽固醇及高脂肪食物的攝取比例增加…等種種因素,都使得冠狀動脈疾病罹患率有上升的趨勢。此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化的趨勢更值得我們去重視。狀動脈疾病的機率。
近年來,由於社會的進步發展、科技不斷研發、創新,使得腦力勞動者增多,體力活動量減少;人們為了跟上社會進步的腳步,生活節奏變快,精神愈趨緊張;也由於生活水準的提高,飲食中高膽固醇及高脂肪食物的攝取比例增加…等種種因素,都使得冠狀動脈疾病罹患率有上升的趨勢。此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化的趨勢更值得我們去重視。
由上述可知,對於冠狀動脈疾病的預防除了年齡、性別、種族及遺傳因素等不可避免之危險因子外,其餘都是可控制和改變的危險因子。因此應該從年少起便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維持適當的運動量、控制適當的體重、不抽煙及學會調適生活壓力…等綜合養生觀念,以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使生活能過的更健康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