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動態心臟灌流功能檢查及心血管疾病預防說明書


■ 核醫心肌灌注掃描檢查的原理

當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因粥狀硬化而變得狹窄,造成血氧供應減少,這就是所謂的「冠心症」或「狹心症」。核醫心肌灌注掃描檢查利用同位素示蹤劑與血流分佈成正比的原理,利用單光子掃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 SPECT)來觀察心肌的血流。當冠狀動脈產生狹窄或阻塞時,尤其經過運動或是藥物的負荷試驗後,血流量就會更形不足,我們可根據示蹤劑攝取量減少的程度及區域,推斷哪一條冠狀動脈出現問題,以及其嚴重度。




■ 何時可考慮安排核醫心肌灌注檢查?

在發生心肌梗塞病人中,近百分之三十從未發生胸悶不適;1/4在抵院前即已死亡;到院就診的病人,依嚴重度不同,住院中死亡率從可能5~50%不等。對於無症狀無病史的人,可依據佛萊明心血管疾病風險表(Framingham Global Risk Score),以性別、年齡、有無抽菸、收縮壓、有無高血壓治療、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估算未來十年的心血管風險。當您屬於中高風險族群時,尤其合併其他危險因子(如肥胖、代謝症候群、早發性冠心症的家族史等)時,可以考慮安排核醫心肌灌注檢查評估您的冠心症風險。當罹患糖尿病、頸動脈或周邊動脈粥狀硬化、腹主動脈血管瘤、慢性腎臟病或勃起障礙時,心血管風險較高,也可以考慮這項檢查。如果您曾接受過電腦斷層冠狀動脈鈣化指數檢查,當分數>400分、或是100-400之間且合併其他心血管危險因子時,核醫心肌灌注檢查可以用來評估心肌缺氧的嚴重度。

■ 核醫動態心臟灌流功能可提供的生理血流供應資訊

有時多重危險因子患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體重過重、停經女性…等),即使冠狀動脈無明顯狹窄,仍可能存在心肌微循環病變,導致心肌缺血。使用新式半導體心臟專用掃描儀,配合負荷式心肌灌流檢查,可以進行心臟血管功能半定量檢查,檢測出心肌血流儲備能力。不但可以直接檢測冠狀動脈血流供應能力,及微循環血流評估,其檢查結果可以作為後續心導管檢查,支架置放策略決定,或是後續外科手術治療之決定參考。且有效預測後續心血管事件風險評估,如心肌梗塞,後續介入治療…等。


▲圖示說明 : 動態心臟灌流功能檢查 掃描心肌血 液充盈能力,偵測單位時間中血液灌流變化情形,並轉化為半定量數值,方便量化判讀及追蹤。心肌血流儲備能力
   (Myocardial Blood 低於 2.1 判定為心肌缺血。

■ 核醫心肌灌注檢查可提供的預後資訊

無症狀的受試者若是核醫心肌灌注檢查完全正常時,文獻報告未來兩年內發生重大之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及其他心因性死亡等)的機率極低,約1.1%左右;因此如無特殊考慮或是症狀的改變,兩年內不需要重複受檢。
當核醫心肌灌注缺損的範圍越大、程度愈嚴重,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就越高。我們會建議您盡速到心臟科門診做進一步的評估跟治療。

■ 核醫心肌灌注檢查與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比較

對於評估心血管疾病的工具,常被提到的還有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oronary CTA,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可直接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與核醫心肌灌注檢查評估血流供應量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的輻射劑量相近,大多數的時候,您只需要選擇一種就足以評估冠心症的嚴重度。
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要注射顯影劑,對顯影劑有過敏體質者或是腎功能不佳者,屬於絕對禁忌症。心律不整或是心搏過速者,影像品質較不穩定,必要時可能需要使用減緩心搏的藥物。此外,對於血管鈣化指數很高者或置入支架後,可能產生假影使得管腔的狹窄程度無法正確估計。一般來說。若鈣化指數為801至1200,出現不能評估的血管比例可能將近四分之一。若是鈣化指數超過1000,則較不適合以冠狀動脈血管斷層攝影來評估心臟冠狀動脈的狹窄。
若已確診冠狀動脈狹窄 經心臟支架置放或手術後,因支架可能在斷層掃描上造成影像假影而致無法 正確評估再阻塞情形時, 以及多重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懷疑有微循環心肌病變時, 核醫動態心臟灌注功能檢查為 較佳的選擇。

■ 健康小常識

冠心症成因複雜,危險因子包括:
- 抽菸:尼古丁使全身血管收縮增加心臟負擔,一氧化碳濃度增加引起心肌梗塞。
- 高血壓:破壞血管內皮的穩定,使膽固醇容易進入血管內壁形成血管硬化阻塞。
- 高血脂:血脂過高,堆積在動脈管壁內血管壁,使得血管腔愈來愈窄。
- 糖尿病:長期高血糖,血管系統發生變化。
- 體重過重:使心臟負擔增加。
- 情緒不穩定:較大精神壓力易引起血管收縮,增加心臟的負擔。
- 缺乏運動。
- 其他:如家族史、性別、年齡…….等因素。

■ 預防心血管疾病

提醒您可以下列良好的生活型態及風險因子的控制來預防心血管疾病:
- 充分的睡眠;適當的舒緩壓力。
- 適量的飲食。
- 培養並保持每日早晚運動的習慣。
- 休息時的坐姿血壓維持在 140/90 mmHg以下。
- 空腹時血糖維持在 100 mg/dl以下。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維持在 160 mg/dl以下。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維持在 50 mg/dl以上。
- 男性腹圍保持在 90公分以下。
- 女性腹圍保持在 80公分以下。

 

建議您:
- 飲食勿過量,宜食用低糖、低熱量、低油脂飲食及高纖維飲食。
- 避免飲酒及食用動物性脂肪、油煎、油炸食物、加糖罐頭、醃製品等。
- 少吃高膽固醇食物,如:蚌殼類海鮮、魚卵、蟹黃、內臟等。
- 減少食用核果類、油麵、餅乾、濃茶及咖啡的攝取。
- 每天應多喝水,以促進新陳代謝,
- 少吃刺激性食物,養成不偏食的習慣,並食用高纖維飲食。
- 三餐應定食定量,勿暴飲暴食。
- 養成每天正常排便的習慣,勿憋尿。
- 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勿使情緒過於緊張或忿怒。
- 請定期量血壓。
- 建議每週至少有氧運動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到流汗的程度。適度運動的原則以不引起任何不舒服為原則,避免太熱或太冷的天氣到戶外運動,最適宜運動的溫度為25℃運動時  如有胸口不適或胸痛現象,應立即停止,並盡速至心臟科門診診治。推薦的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 (如:散步、慢跑、打高爾夫球),原則上勿做劇烈運動及競賽性的活動(如舉重、拔河…等)。

 

若是您已有下列慢性疾病:

高尿酸、痛風

- 減少攝食含普林高的食物:
   如:內臟類、胚芽、豆類(或豆製品)、濃肉汁(湯)及蚌殼類海鮮等。
- 避免攝食過多的蛋白質:
   最好以蛋類或乳製品為攝取來源,每天以理想體重每公斤1公克蛋白質為宜。
- 避免高油飲食及油炸食物:
   因為高量脂肪會抑制尿酸的排泄,易促使痛風發作。
- 每天攝水量應大於 2000 c.c. 以上:以幫助尿酸排泄。
- 避免飲酒:酒精成分在體內產生乳酸,會影響尿酸排泄,易誘發痛風發作。

糖尿病

- 少吃油煎、油炸類及高脂肪食物:食用油品應採用不飽和脂肪酸高之植物油。
- 澱粉類食物及加糖之罐頭應儘量少吃。
- 避免飲酒及少吃高膽固醇食物,如:蚌殼類海鮮、魚卵、蟹黃、內臟等。

高血脂

- 維持健康體重。
- 宜食用低糖、低熱量、低油脂。控制油脂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炒菜宜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者(如:花生油、菜籽油、    橄欖油等);少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者(如:豬油、牛油、肥肉、奶油等)。烹調宜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等方式。 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   (腦、肝、腰子等)、蟹黃、蝦卵、魚卵等。若血膽固醇過高,則每週以不超過攝取二至三個蛋黃為原則。常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豆類、蔬菜、水果及全榖      類。多採用多醣類食物,如:五榖根莖類,並避免攝取精製的甜點、含有蔗糖或果糖的飲料、各式糖果或糕餅、水果罐頭等加糖製品。儘量少喝酒。調適整體生活型態,例如    戒菸、運動以及壓力調整。此外,可多攝取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例如:秋刀魚、鮭魚、日本花鯖魚、鰻魚(糯鰻、白鰻)、白鯧魚、牡蠣等。

高血壓

- 飲食宜清淡、避免吃鹽份高的食物。放鬆心情,好好休息睡眠;常做些和緩的運動,如太極拳等並且遵從醫師處方;控制其它心血管危險因子,如糖尿病及高血脂症等。如果    有胸痛或心悸等症狀,應該即刻至心臟科就診。

近年來國人因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的改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數不但與日俱增,年齡層也有逐步下降的趨勢。對於已經發生的冠狀動脈疾病或是其他慢性疾病時,請配合醫囑規則服藥,控制病程,生活不會受到影響。

 

良好的生活型態與愉悅的心情是保持健康的基本要件。
提醒您定期檢查,有不適時請盡速就醫,以遠離疾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