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妊娠期前後心血管疾病防治》 衛教單張


懷孕婦女及心臟病的盛行率

依西方國家的資料報告,平均女性第一次懷孕的年齡為28-31歲。 隨著懷孕年齡的延長,各種心血管疾病好發因子的產生(糖尿病、高血壓、肥胖)也同時影響到懷孕婦女的安全。

懷孕婦女及先天性心臟病

女性病患若合併先天性心臟病或主動脈疾病也會增加懷孕婦女及胎兒的安全風險。很多先天性心臟病並不會在早期被發現。

先天性心臟病大部分在嬰幼兒時期已開過刀,當婦女成長至成人並懷孕時,少數有可能出現心律不整、心內膜炎或右心室衰竭,所以有時必須給予利尿劑及抗生素治療,嚴重時要提早生產。其他的先天性心臟病包括開放性動脈導管、心房中隔缺損、心室中隔缺損、主動脈狹窄、肺動脈狹窄等,也是大部分在嬰幼兒時期已開過刀,已手術過的患者絕大部分在懷孕時都能順應良好,但少數未治療過的這些先天性心臟病則可能在懷孕期間出現肺高壓、充血性心臟衰竭、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嚴重併發症。

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的病人如果合併主動脈擴張在懷孕末期或產後會增加主動脈剝離及破裂的機會,所以懷孕對Marfan syndrome的病人來說是絕對禁忌。總之絕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臟病在懷孕期間都是安全的,少數比較複雜的心臟病則需要小心的監測。

孕婦與高血壓

懷孕期間的高血壓又分成:

  1. 原本就存在的慢性高血壓
  2. 妊娠高血壓
  3. 子癇前症
  4. 子癇症
  5. 慢性高血壓引發的子癇前症等。

當孕婦測量到的靜態坐姿血壓大於140/90 mmHg即診斷為妊娠高血壓,如果合併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大於300mg)則為子癇前症,若有癲癇發作,則為子癇症,一旦血壓大於150/95 mmHg必須給予降血壓藥物治療,如果血壓大於160/110 mmHg為嚴重子癇前症,必須住院治療。其他嚴重子癇前症的症狀還包括頭痛、視力模糊、上腹痛、少尿、肺水腫、24小時尿蛋白大於2.0gm、血小板低下、肝腎功能異常等,住院後除了降血壓藥物治療外還要給予硫酸鎂預防癲癇發作,硫酸鎂同時還能有效降低發生胎兒腦性麻痺的風險。如果住院後情況持續惡化,則必須提早生產。

在高血壓的治療中, 飲食的控制(低鹽飲食)、體重管理及適當的運動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至於要使用何種降血壓藥呢?其實妊娠期間除了血管緊張素轉化酵素抑制藥(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or)以外,大多數藥物是Class C or limited Human data這種藥物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產後如果血壓仍高,則必須繼續使用降血壓藥,這時期任何降血壓藥都可以使用。大部分患者在產後12週內血壓會恢復正常,但如果超過12週血壓依然偏高,則形成慢性高血壓,可能就需要長期治療控制血壓。

懷孕婦女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綜合以上因素,世界衛生組織將懷孕婦女根據不同的結構性心臟病,在妊娠期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分為五個等級,當妊娠期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落在第三級以上,建議懷孕婦女在有照顧心血管疾病經驗的醫院接受產前及產後的追蹤及治療。

當任何一位婦女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主動脈疾病,在計劃懷孕前需要完整及個人化的心血管疾病評估。

如果您已知道自己有先天性心臟疾病(動過手術或尚未接受治療)請您在計劃懷孕前先和您的醫師討論及評估懷孕的風險,並按時回診以及使用藥物治療。

倘若您不知道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當您有以下症狀時,請您安排時間與您的家醫科或心臟科醫師作一次完整的檢查。

  • 胸悶或胸痛
  • 呼吸困難或運動不耐
  • 心悸,頭痛
  • 泡泡尿, 尿量減少
  • 體重增加, 肢體水腫

懷孕婦女若需要使用藥物治療或是接受影像學檢查,請務必提前告知主治醫師。主治醫師或病患也可和臨床藥師詢問用藥相關資訊。